日前,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瓯江实验室主任、温州医科大学学术副校长、国际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与防治中心主任宋伟宏受邀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上发表题为“Improving Alzheimer's Disease immunotherapy”(“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免疫治疗”)的文章,深入评述一种新型单克隆抗体脑内递送方法能减少阿尔茨海默病用药副作用并提高疗效的研究成果,在科研前沿领域发出中国科学家声音。据悉,这是在温科学家首次受邀在《科学》杂志主刊发表文章。
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脑疾病,俗称老年痴呆症,目前中国患者已超1000万人。其典型病理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 protein, Aβ)在脑内异常聚集形成斑块。近年来,清除脑内Aβ及相关病理分子为目标的AD免疫疗法成为研究和临床热点。目前已有三款针对Aβ清除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静脉注射用于治疗早期AD。然而它们在临床应用中面临入脑效率低下、副作用频发等问题。
为此,Zuchero研究团队采用一种“搭便车”的策略,开发了一种新型单克隆抗体脑内递送方法:利用脑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转铁蛋白受体作为“通道”,让抗体借助自然的受体转运机制,主动穿越血脑屏障,精准进入脑实质组织,避开血管敏感区,提高治疗的靶向性和安全性。为了避免传统抗体可能引发的副作用,研究者对抗体结构进行改造,最终形成新一代抗体。结果显示,该抗体在AD小鼠模型中实现了大脑中抗体浓度的5—8倍提升,展现出更强效、更安全的治疗潜力。八大胜相关的文章由Pizzo等发表在同期《科学》上。
宋伟宏院士团队的温州医科大学邢蒙恩副研究员是该专栏文章的第一作者,宋伟宏为通讯作者。宋伟宏指出:“这项研究不仅为抗Aβ免疫治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更挑战了‘ARIA不可避免’[包括脑水肿(ARIA-E)和微出血(ARIA-H)为特征的‘淀粉样蛋白相关成像异常病变’(Amyloid-related imaging abnormalities, ARIA)]这一传统观点。”作为专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近40年的专家,宋伟宏强调,有效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心在于明确早期诊断的精准生物学指标、发现其导致痴呆的致病机制,从而研发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的药物;目前免疫疗法的进一步改善在于精准控制抗体的“功能结构模块”和“入脑路径”。这一新型单抗递送设计策略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率,更有望降低风险,为未来AD免疫治疗开辟全新道路。